首页|协会介绍|新闻速递|诚信档案|教育培训|人才交流|志愿者风采|办事指南|药学服务|政策法规

浙江日报:大力培育社会组织积极创新社会体制

信息来源:浙江日报      发布时间:2013-01-30 16:37      点击量:14425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报告从加快形成两个体制切入,为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指明了路径和方向。

        社会组织又称民间组织非政府组织,主要有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行业协会、商会和基金会等类型,具有社会性、公共性、独立性、组织性和非营利性等特征。现代政治学认为,一个成熟的社会,是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三种力量基本均衡的社会,三者共同构成稳定社会的铁三角。推进社会体制改革,一个突出任务就是大力培育社会组织,不断激发社会活力,从依靠群众打天下依靠群众治天下、从党委政府撑船向党委政府掌舵转变,努力构建党政主导、多种主体共同参与的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新格局。

        培育社会组织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内在要求

        社会组织是创新社会管理的主体。改革开放以来,以社会民间组织为基础的公民社会系统不断发展壮大,这是最重要的社会结构变革,也是对高度一元化的原有社会管理模式的重大挑战。面对经济社会转型的新形势,社会建设和管理的主体、方式、重点、手段必须适应新要求,努力实现由国家公权力为唯一主体向政府、社会、企业三元主体协同转变,从命令服从和强制性的管治方式向协商、合作、自治和法治化治理方式转变,从行政手段为主向综合运用行政、法律、市场机制和社会互助转变,从政府集权管理向给社会放权和公民增权转变。这就需要更好地发挥社会组织在表达诉求维护权益、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方面的缓冲器和调节阀作用,在规范市场经济行为、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催化剂和助推器作用,在紧密联系各方面群众、广泛团结凝聚社会力量方面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进一步强化社会组织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功能,切实提高社会自治水平和自组织能力。

        社会组织是承接政府转型的载体。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是从全能政府转向小政府、大社会。现代政府的角色,也要从父母官转为公仆、从无限责任转为有限责任、从人治转为法治、从划桨人转为掌舵人。让社会公众更多地按照日常规范和法律力量进行自我管理,既有利于降低行政成本和管理代价,也能够有效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社会组织是承接政府职能的有效载体,要通过培育发展社会组织,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收缩政府对社会事务的行政化管治,放大社会组织的权能空间,努力构建政府管理和社会自治、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制,真正做到政府与社会的共建共治。

        社会组织是提升公共服务的平台。服务是社会组织的立身之本、发展之基。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以及市场化、国际化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建立完善多层次、多渠道的公共服务体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社会组织面向会员、面向行业、面向社会,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兼顾具体地域、各种群体、不同阶层的特殊要求,对社会诉求的反应比政府更敏捷、比企业更客观,在搞好事务性服务、城市社会公共服务、农村生产技术服务、社会慈善和公益服务等方面作用更大、效果更好。大力培育发展各类公益性、服务性、管理性社会组织,实现公共服务提供主体和方式的多元化,创新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模式,让社会组织更好地承担公益服务、社会事务、行业管理等方面的职能,可以匡正政府不足,填补公共服务薄弱环节,满足社会多元化服务需求,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社会组织是衡量社会形态的标杆。社会组织作为与政府、企业并列的第三方力量,其发育程度是判断一个国家社会形态的主要标准。目前我国正式登记的社会组织45万个,平均每万人不足4个。按每万人拥有社会团体比例看,我们与北欧、美国等国家每万人拥有几十个甚至上百个社会团体相比,不仅在数量上有差距,而且在社会组织的职能定位、作用发挥、能力建设、人才队伍、制度环境等方面明显滞后。如果说经济建设的价值在于创造财富,使国家强大、人民富裕,那么社会建设的价值在于创造平等,使社会公平、人民和谐。党中央强调要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提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为我们加大培育社会组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指明了方向。

        培育社会组织必须坚持放、转、育、管并重

        着眼,改革登记制度,打破双重管理体制。只有放开、才能发展。要适应经济社会变革的新要求,积极稳妥推进社会组织直接登记,逐步取消行政业务主管部门,打破双重管理体制,为社会组织发展降低门槛、创造条件。一是稳步实施直接登记制度。除法律法规规定必须取得前置许可外,对公益慈善、社会服务、社会福利、文体活动等社会组织,可直接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办理登记。二是降低社会组织备案门槛,鼓励支持城乡基层社会组织发展。三是推进行业协会和商会去行政化。

        着力,转移政府职能,让渡政策空间。培育扶持社会组织,前提是改革政府包揽社会治理的传统方式,推进政府瘦身和职能转变。要结合行政管理体制、事业单位和审批制度改革,加大政府职能转移委托力度,向社会组织开放更多的公共资源和领域,为社会组织的发展壮大和参与社会管理让渡空间。要划清政府权力的边界,解决好政府、社会、市场相互错位、越位、缺位的问题。要结合实际制定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职能目录,对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职能作出制度性安排,使社会组织更深入地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着手,加强组织培育,创造发展条件。一要建立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机制。坚持政府履职、社会参与、群众满意的原则,在就业培训、文化卫生、社区法律、养老服务等一些准公共服务领域,探索建立以政府采购、定向委托、种子基金等不同方式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机制。二要建立社会组织孵化发展平台。三要完善社会组织政策环境。政府要在健全财政资助奖励、落实社会组织税收优惠政策、社会组织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积极出台有含金量的配套政策,优化社会组织培育壮大的发展环境。

        着重,规范内部管理,形成监管合力。规范管理是健康发展的前提和条件。要坚持一手抓积极发展、一手抓严格管理,促进社会组织规范、稳步、健康发展。一是规范社会组织内部管理,形成自我约束的内在机制。二是加大信息披露力度。对社会组织重大活动、资产财务、接受使用捐赠资助、收费项目及标准等情况,实行信息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加强诚信体系建设,提升社会组织的社会公信力。三是开展社会组织综合评估,并与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和购买政府服务的资质挂钩,引导社会组织恪守公益性原则,自觉承担起社会责任。四是加大执法监察力度,形成执法监察合力。

        培育社会组织是社会体制创新的综合系统工程

        培育社会组织,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建设和管理中的主体作用,是推进社会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社会组织的培育和发展,涉及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利益格局的调整,离不开法制政策的配套和体制机制的创新。从党委政府工作层面来看,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把握方向、明确目标、科学谋划、整体推进。

        坚持顶层设计、统筹谋划。立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及其阶段性要求,研究制定社会管理体制和组织体制改革的目标、思路、重点和任务。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筹划,把社会组织改革发展从部门的业务工作转换为党委政府的全局工作,从零散的具体措施转换为体制机制的整体构建,从局部的单项探索转换为统筹协同的全面推进。当前,尤其要加强社会组织法制建设,抓紧修订出台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两个管理条例,推动行业协会等单项立法,不断提升社会组织的法律地位。总之,要把培育发展社会组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加强规划指导、制定实施方案,构建政策体系、提供法制保障。

        坚持理念先行、深化共识。解决思想和认识问题,是社会组织科学发展的首要前提。长期以来,老百姓习惯了有事找政府,对社会自组织的作用认同度低。领导干部对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也存在思想认识和知识准备不足。为此,要认真加强对干部的教育培训和对社会的舆论宣传工作,普及社会知识,更新思想观念,提高认知水平,更加自觉地站在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巩固执政基础、促进国内外交流合作的高度,充分认识培育发展社会组织的重大意义和积极作用。

        坚持试点突破、有序推进。培育发展社会组织,方向要坚定,步子要扎实,要坚持试点突破、分类指导、有序推进。对一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涉及全局性的改革举措,可以通过试点先行,在某些单项改革方面求突破,也可以通过设立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办法,以点带面、突出重点,及时总结推广试点经验,统筹研究和制定各项社会改革举措。要根据社会组织的不同种类、特点和作用,坚持分类指导、有序发展。要着力按市场化原则改革和发展行业协会商会,加大扶持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民办非企业单位,积极培育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支持发展城乡社区社会组织,引导和规范科、教、文、卫、体等社会组织健康发展。

        坚持创新体制、强化保障。要切实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机制、能力、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为培育发展和规范管理社会组织,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提供有力保证。适应五位一体总布局的要求,设立专门办事机构,从组织体制上统筹推进社会建设和管理创新。深入研究政府向社会组织转移职能和购买服务的政策体系,在更广泛领域与社会组织建立良性互动的合作伙伴关系。认真落实税收优惠政策、设立社会组织发展基金、加强社会组织人才建设等扶持举措,着力解决困扰社会组织发展的突出问题。健全以规范行为为重心的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社会组织评估体系、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等,以科学管理推动社会组织有序健康发展。(执笔:潘海生 章斐龙)

 

    来源:浙江日报

 

    关键字:
关 闭 】 【 收 藏 】 【 打 印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广告服务 | 系统管理
浙ICP备15012078号    (浙)-非经营性-2021-0151 版权归浙江省执业药师协会所有.
技术支持:浙江海川医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