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种药物(原料药)被合成或提取之后,它的性状不是粉末,就是液体或半固体,很多还带有苦味或异臭,有些药物进入人体后作用时间过短。为了治疗需要和方便使用,把原料药制成各种不同形态(剂型)的制剂。下面就一些常用的剂型的用法和注意事项作一简述:
一、胶囊剂,胶囊剂是现代最常用药物剂型之一;胶囊剂分为硬胶囊和软胶囊两种,胶囊剂均由囊壳和内容药物组成,囊壳本身没有药理作用,但对内容的药物起到一些特殊作用:
1、用来包裹药物、确定剂量;
2、掩盖药物的苦味、臭味和不良气味,消除病人服用时不愉快感;
3、某些药物在胃中易被破坏或对胃有较强刺激性,常制成肠溶胶囊,以确保胶囊到达碱性的十二指肠内才溶解,以保证药物效力充分发挥或保护胃粘膜;
4、缓释、控释胶囊起到缓慢或均匀释放药物,保持血药浓度的稳定;既可以减少服药次数,又保证服药后体内长时间具有较稳定的有效血药浓度。
胶囊剂的一般用法和注意:一般供口服,也有用于其他部位的,如直肠、阴道、植入等。胶囊内的药物有规定的剂量,剥开后容易撒失药粉,导致剂量不准确,不利于治疗;有些肠溶胶囊打开后在胃内被破坏降低甚至失去药效;局部高浓度药物增加对胃的刺激性,甚至引起胃出血。另外,4岁以下儿童或吞咽困难患者不宜服用胶囊剂。
如果病人服用胶囊类药物确有困难且无其他剂型可选,有些普通胶囊可以剥开服用,但缓、控释胶囊和肠溶胶囊类药物,绝对不可剥开服用,必须完整吞服,才能使药物有效释放,发挥最佳药效;如果剥开此类胶囊,把药物倒出来服,将破坏胶囊的缓、控释或肠溶特性,不仅达不到缓、控释或肠溶的目的,同时使缓、控释制剂设计为一段时间释放的药物在短时间内一起释放加大用药剂量,引起其他用药风险。
特殊用法:外用胶囊不得内服。一般供内服胶囊也不宜随便改为外用,特别是抗生素类药物胶囊,若改为外用会因局部药物浓度过大增加发生过敏的风险;也有个别内服胶囊有特殊用法:如珍黄丸(胶囊)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疮疡热疖。外用取药粉用米醋或冷开水调成糊状,敷患处。
二、片剂:将药材提取物、药材提取物加药材细粉或药材细粉与适宜辅料混匀压制而成的圆片状或异形片状的制剂,是最常用药物剂型之一。片剂以口服普通片为主,也有含片、舌下片、口腔贴片、咀嚼片、分散片、泡腾片、阴道片、速释或缓释或控释片与肠溶片等,片剂具有以下特点:
1、通常片剂的溶出度及生物利用度较丸剂好 ;
2、剂量准确,片剂内药物含量差异较小;
4、服用、携带、运输等较方便;
5、机械化生产,产量大,成本低,卫生标准容易达到;
7、2岁以下儿童及昏迷病人不宜服用;
8、含挥发性成分的片剂贮存较久时含量下降。
用法及注意:外用片剂供外用,一般直接外用。外用溶液片将片剂加一定量的缓冲溶液或水溶解后,使成一定浓度的溶液再使用。内服普通片剂供直接内服,其他片剂按要求使用。
有些药物是含化的,如治疗心绞痛的硝酸甘油片、治疗咽炎的华素片等;对于含化的药物必须按照要求含化,而不能吞服,否则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同特殊胶囊剂,多层片(其目的是改善外观或调节作用时间或减少两层中药物的接触,减少配伍变化等)、肠溶片和缓、控释的长效片剂均按照整体设计必须整个吞服不得掰开、溶解更不得碾碎后服用。
普通口服片剂一般不提倡掰开或碾碎后服用;当特殊需要时,如没有合适小剂量的片剂而使用倍剂量的常释片剂分开服用(适合中间有压痕的倍剂量片分成两次服用),亦或病情紧急需要使用硝苯地平片等,可嚼碎服或(压碎)舌下含服。
三、糖浆剂:糖浆剂指含有药物或芳香物质的浓蔗糖水溶液,供口服使用。含糖量应不低于45%(g/ml)。蔗糖及芳香剂等能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改善口味,尤其受到儿童欢迎。
该剂型口味好、易于服用,特别适合儿童及吞咽不便的患者使用;另外糖浆剂易附着呼吸道上部,特别适合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药物设计;糖浆剂特点及质量要求:
1、糖浆剂含糖丰富容易被真菌、酵母菌和其他微生物污染而变质或混浊;含糖浓度高时具有较高渗透压对微生物繁殖有抑制作用,低浓度糖浆剂易染菌应添加防腐剂;
2、除另有规定外,糖浆剂应澄清;贮存期间不得有发霉、酸败、产气或其他变质现象;允许有少量摇之易散的沉淀;
3、糖浆剂pH值与相对密度应符合标准规定;
4、装量及微生物限度应符合国家标准有关规定。
糖浆剂用法及注意:糖浆剂分单剂量包装和多剂量包装,单剂量包装按要求使用即可;主要问题会出现在多剂量包装品种上。由于糖浆剂口味较好,所以有些患者不知不觉就会多喝一点,其实,糖浆和其他药物一样,喝少了达不到治疗效果,还会增加相应的副作用,甚至会引起中毒。另外有些患者服用糖浆时喜欢直接对着瓶口喝药,这样虽然方便,但容易产生一些危害,首先不容易控制药量;其次口腔中含有较多的细菌,而糖浆剂含糖量高,适宜细菌繁殖,药液容易受口腔细菌污染而变质。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糖浆剂大多数都配有量杯或滴管,患者一定要按照说明书的剂量要求使用。
由于糖的比重大于水,所以糖浆久置后浓度一般呈下高上低状态。因此,服用前要摇一摇药瓶,防止药物分布不均匀,引起服用药量不准确。另外糖浆类药物有两种作用途径:一种是直接通过胃肠道吸收发挥作用;大多数糖浆剂为具有止咳作用的药物,服用后糖浆直接覆盖在病患咽部黏膜表面,减轻炎症对黏膜的刺激而生效,服药后不宜立即饮水,否则会将直接附着在用药部位的药物的浓度冲淡,降低其疗效。
糖浆一旦被打开,就失去了密闭的无菌环境,如使用和保存不当,就容易被污染;服用糖浆后,应及时将瓶盖拧紧,放置在阴凉、避光、干燥的环境中。如果短时间内不再服用,可放置在冰箱中低温储藏,冷藏以4-15℃最佳。开启后的糖浆不宜久贮,一般夏天不超过1个月,冬天不超过3个月;再服用前应对着光线查看,观察溶液是否依然澄清,如出现大量气泡、絮状混悬物、沉淀物或变色、结晶表明糖浆液已有酸败现象,不能再服用。每次服用止咳糖浆前,先摇一摇,以看不到絮状沉积物为准,这样可以避免因药物分布不均匀导致取量不准。由于糖浆剂含糖量较高,糖尿病患者不宜服用。
四、膏药: 系指饮片、食用植物油与红丹(铅丹)或官粉(铅粉)炼制成膏料,摊涂于裱背材料上制成的供皮肤贴敷的外用制剂。膏药是中药五大剂型——丸、散、膏、丹、汤之一;该制剂作用一般直接用于患处,一方面在局部产生药物浓度的相对优势;另一方面其他部位药物浓度较低,减少药效的耗损和发生全身不良反应的风险。
贴膏药前需先确定病变部位,使膏药中心贴于病变中心。有的膏药必须贴于特定部位,如小儿暖脐膏治小儿寒积腹痛,须贴于肚脐上,未满月小儿则应贴于脐下小腹部;十香暖脐膏治脘腹冷痛,可贴于脐腹,也可贴于痛处。贴前先用热毛巾将患处或穴位处的皮肤洗净擦干。应避开毛发较多处,必要时先剃去;否则,一是粘不住,二是撕揭时带起毛发引起疼痛。在头面部、特别是近眼处、口鼻处不宜贴膏药。
冬天气候寒冷时,橡皮膏类药往往不易粘住,这时可将膏药贴好后再用热水袋敷一下,以便粘贴牢固,增强治疗效果。如使用黑膏药类膏药,应先将膏药放在酒精灯等上微火加温软化,等烘烤后的膏药不烫皮肤时再贴于患处。注意加温不能过高,以免烫伤皮肤或使膏药外溢。
一般来说,使用一贴膏药最长不要超过24小时。肌肉挫伤或关节、韧带拉伤时,不要立即使用具有活血散瘀作用的膏药,伤后即贴不仅不能达到消肿、止痛的目的,有时甚至加重内出血;受伤之后,应稍缓片刻或适当冷敷后再行贴敷膏药。除拔毒膏外,局部有破损者,不可将膏药直接贴在破损处,以免发生化脓性感染。凡是含有麝香、乳香、红花、没药、桃仁等活血化瘀成分的膏药,孕妇均应禁用。特别是孕妇的脐部、腹部、腰骶部都不宜贴膏药,以免局部刺激引起流产。
如果贴膏药在10分钟左右,局部皮肤即出现丘疹、水疱或自觉瘙痒剧烈,说明人体对此膏药过敏,应立即停止贴敷。
揭膏药为避疼痛可以一边揭一边涂一些爽身粉、婴儿润肤油或橄榄油等。揭下膏药后,贴敷部位用温水冲洗一下,可以缓解膏药对皮肤的刺激。
总之,使用药物在对症下药的前提下还需要根据药物剂型的特点,正确、灵活使用方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特别需要正确规范使用有关制剂避免引起不必要的伤害。
|